名词解释 柯尔陪尔主义(重商主义名词解释)

2023-09-28 11:41:57 体育信息 吕布

名词解释:柯尔陪尔主义

他按照重商主义的经济理论,鼓励发展本国工商业,并且提高关税来予以保护,重商主义因此也被称为“柯尔贝尔主义”。通过 *** 直接控制经济部门,建立殖民贸易公司和开办新式工厂,柯尔贝尔成功地扩展了法国的工业和贸易能力。

重商主义名词解释

释义:重商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15-17世纪)欧洲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实行的一种贸易保护政策。

重商主义名词解释 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19世纪后成长为自由贸易。

重商主义:是15-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在欧洲流行的,主张通过对外贸易差额获取财富的一种经济理论,代表了当时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出现在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货币差额论名词解释

货币差额论属于重商主义,是重商主义早期的观点:“货币平衡理论”出口值超过进口值时,他们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并主张采用行政政策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货币差额论是指在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流行于西欧的重商主义。是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斯塔福德和海尔斯。他们认为财富是能够交换为货币之物,因此财富就是货币。

货币差额和贸易差额是两种不同的贸易理论: “货币差额论”是早期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认为所有的购买都会减少货币,所有的售卖都会增加货币。因此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坚持扩大出口、减少进口甚至不进口的原则。

重农主义名词解释

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思想体系,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认为只有农业才能创造‘纯产品’即总产量超过生产费用的剩余。

重农主义思想的产生背景 1 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 法国是农业大国,18世纪的法国,国民经济中以小农经济为主,农奴制依然存在,封建农业生产方式广泛存在。

重本抑末:重本抑末是重农主义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66060320 bytes) in /www/wwwroot/lvqb.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