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按照重商主义的经济理论,鼓励发展本国工商业,并且提高关税来予以保护,重商主义因此也被称为“柯尔贝尔主义”。通过 *** 直接控制经济部门,建立殖民贸易公司和开办新式工厂,柯尔贝尔成功地扩展了法国的工业和贸易能力。
释义:重商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15-17世纪)欧洲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实行的一种贸易保护政策。
重商主义名词解释 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19世纪后成长为自由贸易。
重商主义:是15-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在欧洲流行的,主张通过对外贸易差额获取财富的一种经济理论,代表了当时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晚期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和总体的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出现在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反映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货币差额论属于重商主义,是重商主义早期的观点:“货币平衡理论”出口值超过进口值时,他们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并主张采用行政政策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货币差额论是指在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流行于西欧的重商主义。是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斯塔福德和海尔斯。他们认为财富是能够交换为货币之物,因此财富就是货币。
货币差额和贸易差额是两种不同的贸易理论: “货币差额论”是早期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认为所有的购买都会减少货币,所有的售卖都会增加货币。因此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坚持扩大出口、减少进口甚至不进口的原则。
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思想体系,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和重视农业。认为只有农业才能创造‘纯产品’即总产量超过生产费用的剩余。
重农主义思想的产生背景 1 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 法国是农业大国,18世纪的法国,国民经济中以小农经济为主,农奴制依然存在,封建农业生产方式广泛存在。
重本抑末:重本抑末是重农主义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本”指农业,“末”指工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