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译文:周朝的礼仪延续了夏商两个朝代,到了周朝已经非常的丰富多彩了。如果有选择,我继续做周朝的粉丝。“解读:这段话没有过多的解析,就是表达孔子对于周朝的崇拜。
(2)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3)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Day41本章为《论语》:八佾篇 【原文】1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舞于庭②,是可忍也③,孰不可忍也?”【注释】①季氏:季孙氏,鲁国大夫。②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
【翻译】孔子评价季氏说,“天子专享的八佾舞,却出现在季氏的庭院中。季氏连这样的违礼之事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不忍心做呢。
形容不可容忍到了极点。这个成语就是来自《论语》八佾第三篇之一章,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译文 林放问礼的根本。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译文】林放问礼的本质。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啊!就一般礼仪说,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朴素简约,就丧礼说,与其仪文周到,宁可真心悲哀。
礼的本质是什么?在《八佾》篇中,论语的编者们由浅入深,把这个问题给读者引导了出来。鲁昭公在位年间,季平子执政专权,想要凌驾于公室之上。昭公不能忍受如此屈辱,开战讨伐季平子。
翻译: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原句出自于战国孔子的《八佾》。
八佾《论语》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
《论语·八佾》载:“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讲,就礼仪说,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朴素俭约;就丧礼说,与其仪文周到,宁可过度悲哀’。
1、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出自《论语·八佾篇》。原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Day49本章为《论语》:八佾篇 【原文】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①;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②。文献不足故也③,足则吾能征之矣。
3、Day55本章为《论语》:八佾篇 【原文】15 子入太庙①,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②?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注释】①太庙:开国的君主叫太祖,太祖的庙叫太庙。
1、译文:孔子说:“君子无所争,一定的射吗!揖让而升,下面就喝。这就是君子之争。”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2、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说学:巧,美好。倩,笑的样子。兮,语助词。
3、Day41本章为《论语》:八佾篇 【原文】1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舞于庭②,是可忍也③,孰不可忍也?”【注释】①季氏:季孙氏,鲁国大夫。②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
4、论语第三章原文及翻译:1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以与人相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一定是射箭。比赛开始的时候,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比赛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原文: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译文:周朝的礼仪延续了夏商两个朝代,到了周朝已经非常的丰富多彩了。如果有选择,我继续做周朝的粉丝。“解读:这段话没有过多的解析,就是表达孔子对于周朝的崇拜。
Day49本章为《论语》:八佾篇 【原文】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①;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②。文献不足故也③,足则吾能征之矣。
Day41本章为《论语》:八佾篇 【原文】1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舞于庭②,是可忍也③,孰不可忍也?”【注释】①季氏:季孙氏,鲁国大夫。②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
《论语.八佾篇第三》原文及译文 【本篇引语】《八佾》篇包括2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