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脾虚湿盛中药方剂治疗脾胃气虚的方剂有什么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建议食用山药薏米粥,山药去药店买就成,更好就打成粉。薏米超市有卖。两种材料,按1:1混合,煮粥,可调节脾胃。
2、1)白术散[主治]人参、白术为主药,健脾益气,以葛根益气生津,藿香、木香芳香醒脾,行气而健胃,茯苓健脾利湿,甘草益气。对于有阴津损伤之基础,而见脾胃气虚之消渴,颇为贴切。
3、参苓白术丸为补虚类方药,主治脾气虚弱、湿邪内生。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溏泄、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相细缓者。
4、补气血健脾胃补肾的中药方理中汤:人参10g炙甘草10g白术10g干姜。
1、祛湿最基础的方剂是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平时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肢体沉重的可以用。
2、热利湿的药主要有一些中成药,比较常见的是龙胆泻肝丸,还有五味香连丸、茵陈五苓丸、葛根芩连丸、二妙丸以及枳实导滞丸、肝胆双清,还有苦参胶囊等等,这些清热利湿的药可以治疗脾胃湿气过重,以及肝胆湿热,效果都很好。
3、【方名】麻黄汤【出处】《伤寒论》【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方诀】【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
4、麻黄加术汤由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白术五味中药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健脾除湿,散寒通痹的效果。
1、健脾祛湿中药方子有平胃散、参苓白术散、活胜湿汤、健脾祛湿汤、升阳益胃汤。平胃散。平胃散由苍术、陈皮、厚朴几味药组成,是健脾祛湿基础方;参苓白术散。
2、治疗原则采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主方清中汤。方中黄连、栀子清热化湿,半夏、茯苓、白豆蔻健脾祛湿,陈皮、甘草理气和胃。热盛便秘者,加银花、蒲公英、大黄、枳实;气滞腹胀者,加厚朴、大腹皮。
3、清胃散加减:黄莲6克,生地20克,丹皮、霍香10克、苏梗10克,犀角20克(先煎)。
1、【异名】清神补气汤(《兰室秘藏》卷下)、清阳补气汤(《医学纲目》卷十二)。【组成】升麻18克苍术12克酒黄柏柴胡黄耆各9克酒知母藁本生甘草当归各6克五味子陈皮各5克【用法】上药锉碎。
2、五加皮为祛风湿类中药,具有祛风湿、强筋骨和利水的功效,同时它还有补肝肾、壮筋骨的作用。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
3、另有白首乌,是以萝摩科植物大根中皮消的块茎入药,虽功同赤首乌,但补力较弱。由于何首乌有促进红细胞发育,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硬化和轻泻等多种药理作用,故为重要的抗衰老药物之一。
针对痛风间歇期的脾虚湿困,最为经典的疗方,就是参苓白术散。
方6:凌霄花根(紫葳根)6~10g,浸酒或以酒煎服,有活血止痛之功。方7:珍珠莲根(或藤)、钻地风根、毛竹根、牛膝各30~60g,丹参30~120g,水煎服,兑黄酒,早晚空腹服,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主慢性痛风。
治疗应以健脾化痰、渗湿通络为主,可用四君子汤加减进行治疗,湿邪甚者,可加猪苓、泽泻等除湿邪,腰膝酸软可加杜仲、骨碎补等补益肝肾。
各药泡酒500ml,每日20ml,一次服。〔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月经不调。方9〔组成〕小血藤30g。〔用法〕水煎服,1日3次。方10〔组成〕钱线蕨9g。〔用法〕捣绒,蒸酒服,每日2次。〔附注〕此方用于血气痛。
1、杭州抗新冠中药方汇总新冠肺炎预防方剂新冠肺炎无症状及轻症治疗方剂新冠中药预防茶饮01玉屏风茶组成:防风5g,黄芪5g,白术3g用法:以上药物加水煮开,闷泡15分钟即可。功效:固表、益气、止汗。
2、新冠肺炎疑似方配方:藿香、厚朴、银花、苍术、蝉衣、苏叶、茯苓、淮山药。适用人群:疑似未确诊病人。功效:化湿升清、避秽和胃。用法:水煎服,一日两次。
3、新冠中药药方治疗方案内服预防方霜桑叶6g、甘菊花3g、桔梗3g、甘草3g、北五味3g、生枣仁6g、炮姜3g。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或加工代煎100ml/袋,每次1袋,每日2袋。连服5-7天。
4、药物组成:生黄芪15g、芦根15g、桔梗10g、生甘草6g,北沙参10g、苏叶6g。服用 *** :每日用沸水冲泡500-800ml或加水稍煎煮即可服用,可连续服用5-7天。儿童服用药量减半即可。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