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悲鸿以画马而闻名于中国,除了《奔马图》这幅作品,还有很多的出名画作,比如说《骏马图》、《双马图轴》、《竹林雄鸡图轴》、《五德图轴》、《枫叶狸奴图轴》。
其中八骏图作于民国37年(1948年),为新中国建国的前一年,此时徐悲鸿的心情特别好,创作了如《 六骏图 》、《 八骏图 》等一批以马为题材的画作。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
他既能非常熟练地驾驭,又能视马如亲人。他对马的爱打动了我的心,使我受到感动,何况他的生活很艰难呢!”听着徐悲鸿先生的话我也十分感动了。
特色:八骏图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不论是泼墨还是彩绘,其笔下的马,或奔或跃,或长嘶或低鸣,千姿百态,卓然不群。
一个叫超影,一个马身十个影子。一个叫腾雾,驾着云雾而飞奔。一个叫挟翼,身上长有翅膀,像大鹏一样展翅翱翔九万里。一个叫超光,可以追着太阳飞奔。八骏图:《八骏图》是一张虚假的徐悲鸿画作。
本画以周穆王的八匹骏马作为题材,画中,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生动形象,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
《骏马图》的作者是载瀛。载瀛(1875—1930),爱新觉罗氏,清朝贝勒。道光帝孙,敦郡王奕誴第四子,初封二等镇国将军,加不入八分辅国公衔,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袭封贝勒。
《骏马图》的作者是载瀛。 载瀛是道光帝的孙子,敦郡王奕誴的第四子,初封二等镇国将军,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袭封贝勒,擅长画马,取法郎世宁,中西融合,画风精工、细密,讲求晕染。
《骏马图》是徐悲鸿画的。徐悲鸿在20世纪20年代旅欧期间画过数以千计体态洒脱的欧洲马。20世纪30年代末,他前往印度国际大学讲学时游历了青藏高原西部的克什米尔和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上高大慓悍的野马深深地打动了他。
《骏马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103cm,横53cm。在我国美术史上,远自秦代壁画、秦始皇陵兵马俑之时马已是艺术表现的对象。历代也有诸多画马的名家,曹霸、韩干、韦堰、李公麟等都以画马而名垂百代。
群马取材于1940年克什米尔当地的骏马,徐悲鸿当时见到此马格外兴奋,《群马》灵感油然而生。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绘了两匹背向观众的马,后面又配一匹侧向的马,为了使画面有变化,又在右边画了一匹低首觅食的马。
八骏图意义:表达马到成功,前程似锦的祝愿。中华民族向来喜以百,千,万表示丰盛,富足,圆满。它们活跃在广阔秀美的山水之间。让人看了心旷神怡,意趣盎然,是不可多得之作,同时也是居家挂画以及办公室装饰挂画的更佳选择。
骏马图,一般而言喻意飞黄腾达。在五行之术里面,马属火,春冬出生者一般而言五行欠火,如果在家里挂上骏马图则可弥补不足。
由于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寓意深刻美好,不仅在古代,现代人对骏马图的推崇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八骏图作为家居客厅装饰画,在现代并不是属于先例,在古代很多爱马人士都喜欢把骏马图作为家居装饰画来使用,美好的寓意对于家庭运势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八骏图在某一段历史时期盛行一时。客厅挂置八骏图,喻意飞黄腾达。
上面的骏马四扇屏从笔法来看是赝品,徐悲鸿骏马真品笔法老到苍劲,充满灵动的力量之美。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6岁时跟着父亲读四书五经,后来又学绘画)。
骏马精神振奋,舞动有力的四蹄狂奔飘洒的尾巴和劲力狂放的鬃毛让观画者如同感受到骏马激昂奔跑的 *** ,似它在寻觅着奔向自己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