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原名叫清漪园。慈禧太后挪用了建海军的经费进行了重建、扩建。太监李莲英为了迎合慈禧渴望长寿的心意,特此把园名改成颐和园。意思是让慈禧在这里保全元气、长命百岁。
1、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
2、传说中,画仙最终化作了一只美丽的仙鹤,飞入了长廊的顶端,永远守护着这个美丽的园林。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关于颐和园的“十七孔桥”。这座桥被称为“十七孔”,是因为它有十七个拱门。
3、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
4、颐和园的传说故事:戊戌变法与光绪皇帝 光绪是清朝第九个皇帝,本是慈禧的侄子。慈禧在儿子同治死后,为掌握实权,立他为帝,实行“垂帘听政”。光绪帝19岁“亲政”后,宫廷中保守派与维新派在政治上发生冲突。
1、传说一:七孔桥头说铜牛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 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 有一只神态生动、 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 它 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
2、颐和园的传说——天上人间话铜牛 铜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征。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比作为天河。在天河两侧必有牛郎和织女。
3、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是关于颐和园的“十七孔桥”。这座桥被称为“十七孔”,是因为它有十七个拱门。据说,这座桥的建造者是一位名叫“石匠”的工匠。
4、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
1、乾隆皇帝与寿康宫 乾隆皇帝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伟大皇帝,他对颐和园的建设有着重要的贡献。故事开始于乾隆皇帝年轻时,他的母亲为他建造了一座名为“寿康宫”的园林,以示对他的爱护和祝福。
2、转眼功夫,鬼子们屁滚尿流地逃出了颐和园。砸智慧海的洋鬼子真叫阎王爷拿了去了吗?不是,哪有阎王爷呀!他们是被人杀的。
3、颐和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在260余年里历经了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军阀混战的焚毁、破坏、修复之后,如今已成中国重点旅游景点,彰显著皇家园林的气派。而有关它的故事,隐藏在它身上的秘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