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行 两汉: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译文】累累白骨曝露于荒野之地无人收埋,方圆千里都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有一人能活,想到这里不免让人肝肠寸断。
“白骨露于野”说明死者众多,遍野都是死人的骸骨;“千里无鸡鸣”说明广大的中原地带一片荒凉,这里的人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这是对残酷内战的控诉。
白骨暴露在荒野之中,千里之内没有鸡的鸣叫,百姓一百个之内只留下一人,思念的人想到这里就愁断心肠。总之就是说的战争的惨烈。
名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自东汉诗人曹操的《蒿里行》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出处】《蒿里行》——两汉:曹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译文】累累白骨曝露于荒野之地无人收埋,方圆千里都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句诗出自汉末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诗作《蒿里行》。古诗原文 《蒿里行》作者:曹操(东汉末)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赏析:《蒿里行》是汉乐府旧题,为古代的挽歌,汉乐府古辞尚存,见于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相和歌辞·相和曲》。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白话译文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3、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赏析】首先这是一首叙事诗,写的是东汉末年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而后又互相争杀的事。诗中描绘了战争之久,百姓死亡之多的惨象。
4、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今译]:累累白骨暴露在野外,千里之内连鸡鸣的声音都听不见了。 [赏析]:东汉末年,董卓篡取了政权,关东各州郡将领兴兵联合讨伐董卓。
5、【出处】《蒿里行》——两汉:曹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译文】累累白骨曝露于荒野之地无人收埋,方圆千里都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