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不耻下问的故事)

2023-10-17 10:41:58 体育知识 吕布

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孔子不耻下问的故事是怎样的?

1、孔子的学生子贡不明白为什么把孔圉称之为文,便去问孔子.)孔子回答说:“他聪明而又虚心好学,从不因为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而感到羞(xiū)耻,所以称之为文。

2、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3、不耻下问出自《论语》,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在春秋时期,出了一名圣人,名叫孔子,他的学生就有3000多名。

不耻下问的故事

1、不耻下问出自《论语》,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在春秋时期,出了一名圣人,名叫孔子,他的学生就有3000多名。

2、成语故事:不耻下问3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古代的一个教育家,还被人们称为“圣人”。他为人学识渊博,但还是虚心地向别人学习请教。

3、不耻下问的故事 解释: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好学。耻:羞耻。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的名人故事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

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关于好问的名人故事1 孔子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

关于不耻下问的名人故事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

论语成语故事34:不耻下问

孟僖子,少不习礼仪,后外交受辱。因此,他不耻下问,向众人学礼。他的座右铭是:不知礼,无以立!临死前,孟僖子要儿子孟懿子、南宫敬叔向孔丘学礼。理由是:孔丘是聪明人的后代,将要得志。

不耻下问出自《论语》,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在春秋时期,出了一名圣人,名叫孔子,他的学生就有3000多名。

不耻下问的故事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

不耻下问的故事简述以及释义

1、不耻下问的意思 不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2、不耻下问出自《论语》,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在春秋时期,出了一名圣人,名叫孔子,他的学生就有3000多名。

3、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66060320 bytes) in /www/wwwroot/lvqb.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