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分之八十的空气集中在离地面平均为十五公里的范围里、空气是地球上的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1、百分之八十的空气集中在离地面平均为十五公里的范围里、空气是地球上的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2、(1)自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小猴子找空气,知道了空气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空气的作用,小组内汇报。(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3)选出你喜欢的一组对话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读。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读。
3、找一找空气在哪里 (1)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 (2)每人拿一个塑料袋自由地抓空气。
1、在人类生存的地方都会有空气,娶我说出三个地方有空气,那就是家庭,山川,河流。
2、今天呼吸的空气中,大约有708%的氮气、95%的氧气、0.93%的氩、0.04%的二氧化碳和痕量的其它气体。
3、人类生活在最下面的一层(即对流层)中。在平流层,空气要稀薄的多,这里有一种叫做臭氧(氧气的同素异形体O3)的气体,它可以吸收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中间层又称中层,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
1、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寻找空气》1 活动目标 喜欢关于空气的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通过实验操作和生活联想,观察力、探究力、说明性语言讲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里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 *** 和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A师:你们看我这里装的是什么?(空气)现在你们每个人来拿一个塑料袋,可以到教室的任何地方去抓空气,待会告诉我:你的空气是在哪里抓到的?(幼儿说在哪里找到具体地点)B换个地方再抓一次。
4、一个玻璃杯。一张白纸。一个吸管。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空气球,让学生猜测里面是否有空气。
5、《空气在哪里》教案反思如下 《空气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内容浅显易懂,趣味性强,很适合小学生读。
6、“小猴子,我在这里!”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空气在哪里》教案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分角色朗读课文。 会认五个生字。
1、小猴子一眼看见轮胎上有气门儿,忙用手打开。他想,这下准能把空气抓到。不料只听见哧(chī)的一声,轮胎瘪了,空气又跑了。小猴子爬起来,继续找空气。
2、小猴子拿起小皮球,左瞧瞧,右看看,皮球上面没有“门儿”,这可怎么办呢?他一拍脑门儿,计上心来,找来一把锥子,在皮球上刺了个小洞往里瞧。哎呀,糟糕!皮球瘪了,空气又跑了。小猴子不灰心,又去找空气。
3、没想到,小猴子一捏钢笔的皮管儿,只听见咕嘟一声响,墨水冒了几个泡,空气从皮管里跑掉了,墨水钻进了皮管儿里。 哦!小猴子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周围都是空气,自己就生活在空气里,时时刻刻都在呼吸着空气。
4、这一篇课文时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