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典型的表现为双重心脏搏动:之一部分代表正常的心尖外向运动,第二部分为在心室压力时收缩晚期室壁瘤的运动。
心尖搏动主要由于心室收缩时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面形成。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0-5cm。
解析:正常心尖搏动位置一般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到1厘米处,搏动范围直径约 0~5cm。
心脏收缩时,心尖撞击心前区胸壁,使相应部位肋间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 坐位时,心尖搏动一般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0 cm处,距正中线约0~0 cm,搏动范围直径约0~5 cm.体胖者或女性*垂悬时不易看见。
生理性因素:正常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向左移0~Ocm;右侧卧位可向右移O~5cm。
心尖搏动位置、强度及范围的变化,以及心前区异常搏动的临床意义同视诊所述。视诊时发现剑突下搏动,须鉴别其为右心室肥大还是腹主动脉搏动所致。
1、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心脏收缩时,心尖撞击心前区胸壁,使相应部位肋间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
2、心尖搏动是心脏收缩时,心尖撞击心前区胸壁引起的。体型偏瘦的人可以看到心尖搏动,肥胖或者女性 *** 下垂时,不容易看到心尖搏动。心尖搏动的范围直径大概是2到5厘米。
3、心尖部(二尖瓣区)(mitral valve area) 位于心尖搏动点。心脏大小正常时,多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稍内侧;当心脏增大时,听诊部位随心尖位置向左或左下移位。 肺动脉瓣区(pu1monary valve area)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4、二尖瓣区 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而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cm。肺动脉瓣区 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主动脉瓣区 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