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1、原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3、司马光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4、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一座假山,假山旁边有一口大缸。
5、原文: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司马光》教案(一) 课前透视: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
2、(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司马光》教案1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指导学习两 个生字。
4、.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5、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教案】总结全文。指名朗读。看图复述故事。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6、小学一年级语文《司马光》经典教案一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司马光》课文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
2、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3、《司马光》课文意思如下: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之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
4、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5、原文: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司马光》这篇课文用了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