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瓦岗军起义瓦岗军主要是谁领导的,隋末农民起义 瓦岗军的领导人是谁 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这年二月,瓦岗军推李密为主,任统军元帅,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设三司六卫,建立了瓦岗军农民政权。李密发布讨隋檄文,声讨隋炀帝罪行:“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2、李密:李密(582-619)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中国隋末农民起义中瓦岗军后期领袖。大业九年(613年)参与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起兵反隋。
3、李密,字玄邃,京兆长安(今西安)人,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曾扩修、占据金墉城,并以此作为与隋朝廷对抗的大本营,金墉城位于今洛阳城东北大约15公里、孟津翟泉村东、汉魏洛阳故城西北角。
4、瓦岗军是三支农民起义军中最强的一支,大业七年(611年),翟让聚众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起义,举兵反隋,山东、河南两地农民纷纷参加,单雄信、徐世绩、李密、王伯当都率众投奔瓦岗窦,队伍迅速壮大。
当初,翟让觉得李密有王者之风,才把瓦岗寨的大权交到了他的手中。但是随着瓦岗寨的队伍一天天的壮大,而李密在决策上的连连失利,翟让等人对权力的欲望也一天天的增长起来,并有了取李密而代之的想法。
为什么后来瓦岗寨失败了,而且失败得这么快。之一个原因是,瓦岗寨的成功太快了。它的基础是不稳定的,缺乏战略深度。虽然它取得了很多地方的成就,但这些地方并不适合做深度。
可惜,大势之下,杨玄感兵败了,而李密也随之被俘,不过在押送途中逃脱,隐匿民间。之后,李密于十二年,投瓦岗翟让军,先是联合瓦岗附近的几股小起义军破金堤关,后又在荥阳大海寺设伏,击杀了隋将张须陀。
1、后来,农民起义军汇成三支强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
2、主要是瓦岗军,窦建德军,杜伏威、辅公祏军。隋末农民起义是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为了推翻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
3、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
4、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早在大业七年(611年),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人翟让因畏罪逃亡到瓦岗寨(今滑县南),继而聚众起事。不久后,同郡的王伯当、单雄信、徐世绩纷纷加入,势力渐强。
5、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举义较早、发展最快、势力最强大的三大义军之一。创始人翟让,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南韦城人。一起造反的还有同郡人单雄信,济阴郡离狐(今山东菏泽北)人徐世勋等人。
6、不久,瓦岗军被王世充击溃,李密率残部投唐。轰轰烈烈的瓦岗寨农民起义至此失败。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使腐朽的隋王朝灰飞烟灭,为唐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隋末起义军中更大的一支,瓦岗军的作用不可忽略。
瓦岗军是三支农民起义军中最强的一支,大业七年(611年),翟让聚众在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起义,举兵反隋,山东、河南两地农民纷纷参加,单雄信、徐世绩、李密、王伯当都率众投奔瓦岗窦,队伍迅速壮大。
主要是瓦岗军,窦建德军,杜伏威、辅公祏军。隋末农民起义是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为了推翻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
三是江淮起义军。领袖人物是杜伏威、辅公祏。控制了江淮流域的广大地区,威胁隋朝的军事重镇江都。相关介绍: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
瓦岗起义军在三大农民起义军中,瓦岗军的力量最为强大。其创始人是翟让。翟让原是隋朝东郡(治今河南滑县东)的司法小吏,因犯法被判死刑,后从狱中逃走。约于大业七年(611年),在瓦岗寨(今滑县东南)起义。
短短两年内,全国各地已有数百个起义队伍,整个国家陷入了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后来,这些起义队伍汇聚为三大支队伍,其中最强大的是瓦岗军。随着整顿完毕,起义军正式开始了反隋行动,其中最重要的是洛阳战役。
隋末农民起义军经过8年浴血奋战,造成了隋朝总崩溃的趋势,三大起义军消灭了张须陁、薛世雄、宇文化及三支隋军主力,促成了隋炀帝江都被杀,李渊攻取长安的局面。
时间一长,瓦岗寨中渐渐分成了两股站队,一股是站在创始人翟让一方的老农民起义军,而另一股则是更注重瓦岗寨实力和未来发展从而选择站在李密一方的新锐部队。
兴洛仓是隋朝更大的一个粮仓,瓦岗军把它攻克后,马上开仓赈(zhèn)饥。常年挨饿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拥向粮仓,当他们领到粮食时,一个个眼中含着泪花,对瓦岗军充满了感激之情。
当李密处心积虑的杀掉翟让之后瓦岗寨士兵感到心情非常悲伤,亲如手足的兄弟,竟然也会下杀手,瓦岗寨从此便开始走下坡路,渐渐衰落。
自此,李密站到了瓦岗起义队伍的中心位置,左右着瓦岗军的命运兴衰。随着新兴力量的不断加入,瓦岗军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真正成为了众多反隋势力的中坚。
起义发展瓦岗军迅速发展,给军需带来困难。徐世勣献计曰:“此地为公与乡土,人多相识,不宜侵掠。宋、郑两郡,地管御河,官旅运往不绝,若能截取,足以自资。”让从其方,于是沿运河截获商旅公物,军旅大振。
1、起义军活跃在南北运河之间二百多里的广大地区,杀富济贫,队伍不断壮大。[3]起义发展瓦岗军迅速发展,给军需带来困难。徐世勣献计曰:“此地为公与乡土,人多相识,不宜侵掠。
2、短短两年时间,全国各地起义军发展到百余支,人数几百万,隋朝统治政权陷入了农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从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起义军汇成三支主力:分别是支是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
3、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举义较早、发展最快、势力最强大的三大义军之一。创始人翟让,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南韦城人。一起造反的还有同郡人单雄信,济阴郡离狐(今山东菏泽北)人徐世勋等人。
4、瓦岗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举义较早、发展最快、势力最强大的三大义军之一。创始人翟让,东郡(今河南滑县东南)韦城人。一起造反的还有同郡人单雄信,济阴郡离狐(今山东菏泽北)徐世勣等人。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