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日宣传和游击战争。南京镇府积极组织抗日宣传,通过墙报、传单、演讲等多种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思想,提高抗日意识。此外,南京还组织了一些游击队,对日军进行袭击和破坏,以在不抵抗的情况下保持对日军的一定打击能力。
“918事变”是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举国震惊、各界愤慨。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2万人,东北军有20万。除有小部分进行军事抵抗外,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
张学良。张学良严肃表示:“我在此声明,关于九一八事变中的不抵抗命令,很多人都认为是中央的命令,来替我洗刷,这是不对的。
张学良受命蒋介石下令不抵抗。1931年9月18日事变发生当夜,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中将参谋长荣臻根据张学良之命,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命令是由张学良间接下令,蒋介石默认。1931年11月以后,日本拒绝按国联要求退回事变前原地,并意欲夺取扼守入关通道的战略要地锦州。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因为张作霖手握数十万重兵,又占据东三省大片土地,这是非常重要的砝码,无论是蒋介石要一统中国,还是日本人移民东北,都要看他的脸色,都要极力讨好他,而他想稳坐钓鱼台,左右逢源,当他的东北土皇帝。
2、九一八事变最为悲哀的,不在于没有守住沈阳,没有守住长春,没有守住哈尔滨, 而在于正规军不抵抗,高层不作为,白白浪费了底层官兵和民众的热血,并最终使得日本的胃口越来越大,战争的规模不断升级 。
3、由于南方国民 *** 不满当时选举等各方原因,建立了南方政权,与北洋政权对抗。张作霖遇刺张家军阀受到来自日本和俄国的压力,易帜投靠了南京国民 *** 。北洋政权消失,进入了统一的国民 *** 时期。
1、蒋介石错误判断日本的企图,以为日本只是为了占东三省。蒋介石认为攘外必先安内,所以不急于抵抗。蒋介石以为可以依靠国联,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以当时中国的国力还能足以战胜日本。战我双方军事上和财政上的差距都太大。
2、九一八事变后,国民 *** 采取的是不抵抗政策。
3、蒋当时下令不抵抗,东北军撤入关内,是为了避免与日本过早发生全面战争。他认为中国四分五裂才导致日本入侵,当务之急是争取时间尽快统一全国,攘外必先安内,国家统一后再与日本决战。
4、什么以国际联盟主持公道也是表演。行就拖住日本,不行就赔点本,还能增本钱。如下:蒋介石先弄掉张学良,收编他的军队。代价是掉了东三省!和他预期差不多,张学良年少不懂啊。就是委屈了少帅和东北的父老乡亲们。
5、当时满清王朝的满族人吗?这意味着,当时的民国 *** ,是把满族人看作蛮夷,把当时的中国东北,作为化外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