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色,指色身。受,指受用。想,指思想。行,指行为。识,指辨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全文介绍: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bō )若(rě)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 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 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意思是菩萨的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这句话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出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谓色受想行识也。色谓色身。受谓受用。想谓思想。行谓所行。识谓辨识。此五者蕴积不散,以壅蔽真性,故谓之蕴。又谓之五阴,谓阴暗真性也。
译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意思:观自在菩萨看透了“五蕴皆空”的本质,于是“度一切苦厄”,这才能够教育众生,帮大家从现实生活这个苦海当中解脱出来,到达涅槃的彼岸。
首先,可以理解为度自己的一切苦厄。证悟本心,转化一切烦恼,自己度化自己。再者,可以理解为“觉者”度一切有缘人的苦厄。饶益有情,是起步的度苦;“觉他”是最殊胜的救度。一切人平等无别,随缘起度。
解释为:一切痛苦灾难,都能被这一空态度脱而化解掉。苦厄, 逼恼身心的苦恼灾厄。 苦厄起于生死。 生死因结聚五蕴而有, 因之不能返观五蕴的虚假不真。 由于认识有如是的错乱, 难免受到痛苦烦恼。
苦厄的解释苦难,灾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施鹿林东涸池》:“受胎出胎,备经苦厄。” 明 李贽 《 心经 提纲》:“本无生死可得,故能出离生死 苦海 ,而度脱一切苦厄焉。
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意思是将五蕴放空,可以度过一切苦难。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更高境界。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意思是菩萨的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这句话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意思:观自在菩萨看透了“五蕴皆空”的本质,于是“度一切苦厄”,这才能够教育众生,帮大家从现实生活这个苦海当中解脱出来,到达涅槃的彼岸。
意思是菩萨的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出自《若波罗蜜多心经》。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意思是菩萨的大智如同明镜,无一物不尽显其中;其智光犹如太阳,无一物不能尽照。这句话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解释为:一切痛苦灾难,都能被这一空态度脱而化解掉。苦厄, 逼恼身心的苦恼灾厄。 苦厄起于生死。 生死因结聚五蕴而有, 因之不能返观五蕴的虚假不真。 由于认识有如是的错乱, 难免受到痛苦烦恼。
“度一切苦厄”指以般若照见五蕴皆空,出三界火宅。“苦”是指人生的八苦,一般指三善道之苦。“厄”是苦中之苦,一般指三恶道之苦。
再者,可以理解为“觉者”度一切有缘人的苦厄。饶益有情,是起步的度苦;“觉他”是最殊胜的救度。一切人平等无别,随缘起度。最后,可以理解为“觉者”度人一切的苦厄,从当下关怀,到终极超越。
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意思是将五蕴放空,可以度过一切苦难。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更高境界。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意思:观自在菩萨看透了“五蕴皆空”的本质,于是“度一切苦厄”,这才能够教育众生,帮大家从现实生活这个苦海当中解脱出来,到达涅槃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