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1、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两方中含有的相同药味是:半夏、黄芩。 6小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均含有:人参、大枣、甘草。 6四逆散和大柴胡汤均含有:枳实、芍药、柴胡。 6逍遥散和龙胆泻肝汤均含有:当归、白芍、柴胡。
2、半夏泻心汤里面的主药半夏,黄芩,黄连,如果黄芩是三钱的话,黄连是一钱,这里有黄芩、黄连加一个半夏,半夏主要的目的就是胃的周围有水,这个水不在胃里面,呕吐又恶心,胃的周围有水结住了,就要用半夏。
3、小柴胡汤:柴胡15克、半夏12克、党参8克、甘草12克、黄芩12克、干姜3克。 葛根桂枝汤:葛根20克、桂枝9克、白芍12克、甘草10克、干姜3克。
1、考点: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黄连和大枣组成,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的功用,方中黄连、黄芩之苦寒降泄除其热,干姜、半夏之辛温开结散其寒,参、草、大枣之甘温益气补其虚。
2、《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3、半夏泻心汤组成为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炙甘草。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草枣人参行;辛开苦降消痞满,治在调阳与和阴。小柴胡汤组成是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4、寒热错杂者。组成: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用量:半夏15g,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9g,黄连3g,大枣4枚。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联系:黄。
半夏泻心汤是医圣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写的方子,其药味组成歌诀是:参枣草姜芩连夏。对应的药物是:人参、大枣、甘草、干姜、黄芩、黄连、半夏。
五苓散合真武汤治心衰的水肿,大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等。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有半夏、黄连、黄芩、甘草、干姜、人参组成。全方寒热互用以调阴阳,苦辛并举以复升降,补泻兼顾以调虚实,为治疗寒热互结之心下痞经方。现试图从多角度、多效性方面解读该方,探求其作用本质。
1、半夏泻心汤组成包括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2、【答案】:B ⒈ 清暑益气汤的组成成分有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15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
3、半夏泻心汤组成为: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其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临床表现为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联系:黄。
4、《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5、半夏泻心汤,出自医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主要组成: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主要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表现为恶心呕吐,容易腹泻,心下痞满,舌苔白腻,脉弦滑。
6、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组成)是《伤寒论》中最为常用的经方之一。经过近年来门诊病历统计,在治疗消化系疾病中,半夏泻心汤应用率有三分之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