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莫洛托夫计划莫洛托夫计划的概况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年7~8月间,前苏联先后与保、捷、匈、波、罗等国签订了双边经济贸易协定。这些协定被西方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
2、莫洛托夫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它是在1947年由苏联所创立的经济互助组织,是一项参与国与苏联的双边贸易协定,协助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3、朱可夫到达战场后并没有急于发动新的攻势,而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反攻计划,即他与华西列夫斯基和斯大林的副手莫洛托夫共同制定了一个秘密的反攻计划,这计划被称之为“双星计划”。其中心内容是同时对中线和南线发动总攻。
1、双星计划是我国之一次以自己提出的探测计划并开展国际合作的重大科学探测项目。双星计划与欧空局ClusterII的4颗卫星相配合,在人类历史上之一次进行地球空间“六点探测”,开始了地球空间天气多层次和多时空尺度研究新阶段。
2、有人说,这场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因为双方投入了大量兵力,战场范围广,德军企图夺取高加索能源失败,这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要成果。
3、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制定了大反攻德国的计划,取名“天王星计划”,计划由两支主力装甲部队采用钳形攻势向前突击,瓦图京的西南方面军的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在北,叶廖缅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南。
4、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二: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
5、即“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计划中的两颗卫星的探测数据经过联合处理后,可以探明磁层空间与太阳活动的时序关系,验证目前仍处于理论猜想阶段的磁层空间暴触发机制理论,以及发现重要的能量粒子运输途径等。
6、卫国战争前,苏联实行了三个五年计划,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同时,为了达到强国的目标,苏联还与国外进行合作,引进了大量的设备。
与马歇尔计划相抗衡的“莫洛托夫计划”的实施,便初步形成了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贸易圈,为后来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年7~8月,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以此来 *** 和反击马歇尔计划,西方把这一系列贸易协定称为“莫洛托夫计划”。
该计划主要包括了苏联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以及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的贸易,并以当时苏联外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的名字来命名。“莫洛托夫计划”也就是后来经济互助委员会的雏形。
但“莫洛托夫计划”虽然极大地促进了战后苏联和东欧的复兴,加强了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但却制约了东欧国家和西方国家间的贸易关系,也是导致苏联、东欧严重背离世界经济贸易体系的因素之一,东欧经济发展越来越落后于西欧。
经济方面: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一个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经济共同体,是继承“莫洛托夫计划”后的经济合作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于1949年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
德军向芬兰大量增兵后,德国驻苏大使便去拜会前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予以解释,并且通知说,德国将取道芬兰向挪威北部派遣增援部队,又解释说,德军进入罗马尼亚是派军事代表去帮助罗马尼亚训练部队。
1、总的来说,存在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或者认为斯大林具有野心勃勃的侵略计划,追求控制和扩大其势力范围;或者认为斯大林所采取的只是温和的、谨慎的和防御性的政治对策。
2、看到《北京青年报》2013年4月14日刊载的沈志华的讲演:《斯大林模式的症结与终结》一文,实在不敢苟同。文章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而完全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并把它看作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3、二战结束后,随着丘吉尔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由于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世界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两大阵营长期对峙的冷战格局。
4、沈志华1950年出生,是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 *** 教授,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
5、研究方向:冷战史,苏联史,特别是中苏关系史和朝鲜战争。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