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件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1、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2、(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3、抗震构造措施: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
1、内容不同:抗震措施,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2、)抗震措施(规范3条)甲类建筑,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3、抗震措施(规范10条):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构造措施(规范11条):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1、法律分析: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常见的有:圈梁、构造柱、防震缝等。
2、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民用建筑抗震构造措施 平面布置多层砖石房屋墙体的布置应当均匀,上下层墙体对齐,墙上门窗洞口大小尽量一致,窗间墙应等宽均匀分布。在房屋的一个独立单元内宜采用相同的结构和墙体材料。
3、抗震构造措施(规范10条):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4、建筑场地为ⅰ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6度不降低。
5、抗震构造措施(规范2条及3条)建筑场地为Ⅰ类时,甲、乙类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6度不降低。
6、抗震构造措施: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