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鹅不食草高度约为5-500px,茎秆纤细,分枝数量多,图片如下:鹅不食草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地区,于5-10月花尚未开放或正处于开放状态时采收。
鹅不食草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地区,于5-10月花尚未开放或正处于开放状态时采收。鹅不食草呈匍匐状生长,着地后容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
鹅不食草,一年生小草本,高5-500px。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
新鲜的鹅不食草是一年生小草本,高5-500px。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头状花序细小,扁球形。晾干图片:全草干后,植物的全草均可以入药,但是干草久嗅使人打喷嚏。
鹅不食草属于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全草,是一种一年生爬行状绵软草本植物,它也被称为石胡荽、鸡肠草、地胡椒、球子草、猪屎草、散星草等,是一味功效很好的中药材。
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匙形。鹅不食草全草扭集成团。须根纤细,淡黄色;茎细,多分枝,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鹅不食草没有叶柄,叶片呈楔状倒披针形,长为7-20mm,宽为3-5mm,叶片边缘有不规则的疏齿,下面稍有细。鹅不食草属于一年生小草本,着地后易生根,茎部比较纤细,基部匍匐,多分枝,无毛或略具细绵毛。
应该是鹅不食草,学名石胡荽。鹅不食(石胡荽)【植物形态】:石胡荽(《四声本草》)一年生匍匐状柔软草本。枝多广展,高8~20厘米,近秃净或稍被绵毛。
鹅不食草长什么样:其外形特点:鹅不食草为一年生低矮草本,高度5-20公分,茎分叉多,匍匐状生长,茎表面有蛛丝状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