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球,听上去是不是就很硬核?那些肌肉男们一顿扑,一顿撞,感觉连空气都带着“嘭嘭嘭”的节奏!不过别怕,今天这篇是“温柔不露脸”版,咱们来聊聊橄榄球那些规则,软萌又带点小幽默,保证你看完能在朋友圈炫耀:“我懂橄榄球,不怂!”
说说最常出现的几种“得分招数”。第一,最基本的叫“达阵”(Try),就是把球按到对方底线地面上,轻轻松松地赚到5分,你可以把它当成橄榄球界的“摸头杀”,温柔又有效。接着,紧跟着的“附加分”机会,得用脚把球踢过两根立杆,中杠上方那条杠越过,人家就给你加2分。有人说这也太考验准头了,一脚没踢好,气得想“摔壶卖艺”。
再有一种得分方式叫“罚球得分”(Penalty Goal),因对方犯规,你不用再费劲跑位,直接拿球踢进去,居然能轻松得3分!还有一种叫“掉球得分”(Drop Goal),这个就有点“电光火石”意味,球员在比赛跑动中突然来个后空翻,把球掉地上马上踢进门框,也是3分。你看,这橄榄球的套路,其实也蛮魔幻,根本停不下来。
说到犯规,橄榄球犯规类型比你想象的还要多,什么“越位”,就是最常犯的那种。简单理解就是你不能比球先超过对方防线,如果你提前“嗖”地窜过去,裁判“嘿,你这算犯规”,直接罚你退后。其实这就跟排队买煎饼一样,别人先到,不能插队!
还有一个特别“烦人”的叫“前传球”,就是球员传球的时候,不能把球往队友前面扔,要横着或者往后传。要是你一不小心“学篮球顺手一传”,裁判一吹哨:“你这就是犯法,重来!”虽然有点像“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但是防止比赛变成乱跑乱丢的无差别群殴。
你以为橄榄球只有这些简单的“不能做”吗?错了!人家还有各种战术配合,比如“搀扶”(Ruck)和“集结”(Maul)。举个例子,搀扶就是球落地后,双方队员像蜘蛛侠一样迅速围上去,用身体堵住对手争球,场面尴尬却精彩,感觉像在看一部家庭伦理剧,争得你死我活,但又不能真的动怒。集结呢,则是持球的队员被好几个队友护着,全员向前冲,像“滚雪球”,看着就像玩家在打怪升级,一波带一波。
你别以为这些动作会不会很*?放心,裁判们严格得很,更有人气爆棚的VAR技术辅助,负责盯着场上的“一举一动”。要是有人*犯规,裁判立马亮黄牌或红牌,直接把你请出场,别以为能靠大力气混个脸熟。反正现场气氛挺热闹的,看得人心跳加速,仿佛自己也成了战场指挥官。
橄榄球的时间设置也不复杂,通常一场比赛分成上下两个40分钟的半场,中间休息不超过15分钟。比赛快结束的时候经常进入“加时”,如果两队分数相同,要打加时赛,就跟上一场大戏续集似的,紧张感爆棚。整场比赛下来,裁判的口哨声和球鞋摩擦草地的声音混合成一种“战斗交响乐”,让人欲罢不能。
对了,不得不说橄榄球的穿戴装备!虽然看着球员们都是光裸上身肌肉爆棚,实际上多数还是穿着超级牢固的护具。头盔倒是比较少见,不像美式橄榄球那么“钢铁侠”,但嘴巴护具、肩膀垫、护腿都齐全。安全感满满,让冲撞变得像在参加“软萌版的硬核挑战赛”。
跟篮球、足球比起来,橄榄球的“换人规则”也很特别。每队最多换7次,但球员下场后可以再上场,科学合理地分配体力。换句话说,你可以随时拿“法力值”补满,保持战斗力十足。毕竟,这场地上的“战士”都是打了鸡血似的,拼了命地冲刺和撞击,没点补给很容易“罢工”。
至于“犯规后的处理”,橄榄球绝不拖泥带水。罚球位置和方式都会被裁判*判定,犯规方可能被迫后退10米,直接影响战局。橄榄球比赛的调性是“快准狠”,每次犯规都有可能成为“翻盘开关”。
讲个小秘密,橄榄球的传球跟你想得不太一样。它是可以用手传的,但只能往侧边或者后面传,不能直传,不然球员们得像打电动一样反复调头,节奏感受到影响。还有一个“看不懂”的环节叫“抓地抢球”,说白了就是双方球员在地上抢那颗“满是泥巴”的球,有点像“打地鼠”,但泥巴战比电视游戏刺激多了。
最后,这橄榄球的场地也不算小,长达100米,宽度70米左右,简直就是运动员们的大舞台。地面平坦草坪,哪怕打冷雨大风,比赛也得继续。场边的粉丝们喊得嗓子冒烟,氛围像春节晚会现场加摇滚演唱会。
怎么样?橄榄球规则是不是没那么复杂,反而有种“野外生存”和“科学实验”混搭的节奏?所以,下次球场看对手拼杀,不妨脑袋稍微动动,想想这群人咋用这么多规矩掺和出“打怪升级”的热血剧情。对了,如果橄榄球比赛里有人突然假装成柯南,偷偷用放大镜研究规则,你*不是看多了,是真的能笑出声。再说下去,都快成橄榄球迷间的“潜规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