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引申义:琐碎的事情不做好,怎能干好一番大事业?出处:汉·范晔《后汉书》: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典故如下:东汉太傅陈蕃。其祖父曾任河东太守。不过到了陈蕃一辈,家道中落,不再威显乡里。陈蕃15岁时,曾经独处一个庭院习读诗书。
2、选自《后汉书》作者范晔。陈蕃欲“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错误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
3、典故是出自《后汉书》。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4、出自《后汉·陈王列传》东汉名臣陈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5、“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来源: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并且以天下为己任。 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
6、这回答让薛勤暗自吃惊,知道此人虽年少却胸怀大志。感悟之余,劝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激励他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没想到,千年以前的两句对话,竟成了后人教子育人的名言,用以激励他人从小事、从身边事做起。
原文中并无“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文句,可见这句话是后人篡入的,而古代史籍中用“奇之”表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觉,一般都是褒扬的意思,可见蒋勤对不扫屋的陈蕃,是觉得这小子志向高远,持正面态度。
译文: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引申义:琐碎的事情不做好,怎能干好一番大事业?原文: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
译文: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引申义:琐碎的事情不做好,怎能干好一番大事业?出处:汉·范晔《后汉书》: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指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习惯说》刘蓉(清)。
1、译文: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引申义:琐碎的事情不做好,怎能干好一番大事业?出处:汉·范晔《后汉书》: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2、译文: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引申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积累,才能做成一番大事业。
3、意思是:连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怎么能够治理天下呢?这句话的原文并非如此,其真正的原文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习惯说》刘蓉(清)《后汉书》中第五十六章《陈王列传》《孟子》中也有记载。
4、此句的翻译应是大丈夫生活在世上,应当以清扫天下的污垢为己任。怎么能只做打扫一庭一室的事呢!多用 比喻大丈夫当立志为国,以治理天下为己任。
5、“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小事不能做好,凭什么去做好关系天下的大事呢。要求我们做好身边的小事,为将来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