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观后感1 继电影《南京,南京》之后的又一部经典感人大作《拉贝日记》,一部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
拉贝日记观后感1 继电影《南京,南京》之后的又一部经典感人大作《拉贝日记》,一部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
《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1 其实《拉贝日记》跟《南京,南京》类似,都是描述日本侵略南京场景,但它是从一位德国人眼中看待日本侵华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拉贝日记》观后感“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重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啦……啦……你用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拉贝日记》的主人公约翰·拉贝先生,即使他以前是一个纳粹党徒,即使他曾凭借身戴纳粹标志而保护了难民,这些历史细节的出现也不会让中国观众感到反感。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
我觉得《拉贝日记》是成功的,虽然也许它的立意不够新颖,但这样的主题也永远不会老旧,就像经典老歌,什么时候听都感觉有暖暖的东西在心底流淌。
1、拉贝日记观后感100字篇一 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
2、当然,由于拉贝当时活动的范围主要在南京安全区内,又只是他个人和他周围人的所见所闻,这部日记不可能对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全过程作出完整的系统的论断和估计。这是不可以苛求的。尽管如此,《拉贝日记》仍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3、影片取材自拉贝撰写的战时日记《拉贝日记》,通过这个“中国版辛德勒”的传奇故事,再现了南京那段惊心动魄的惨烈记忆。影片从亲历者角度记录了“南京大屠杀”始末,是证实“南京”事件信息最为完整详实的史料。
4、他的日记被公之于世;他在南京的故居被考证确定;他的墓碑安放到了南京;他当年拯救的难民纷纷一吐肺腑之言,中国人民的热情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献给这位和平勇士。
5、年12月14日: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6、“拉贝日记”这样被发现 邵子平,美国华裔社会活动家,曾在纽约为联合国工作,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联合会前任主席。
《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1 其实《拉贝日记》跟《南京,南京》类似,都是描述日本侵略南京场景,但它是从一位德国人眼中看待日本侵华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拉贝日记观后感1 继电影《南京,南京》之后的又一部经典感人大作《拉贝日记》,一部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
拉贝日记观后感100字篇一 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
1、拉贝日记观后感1 继电影《南京,南京》之后的又一部经典感人大作《拉贝日记》,一部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
2、《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1 其实《拉贝日记》跟《南京,南京》类似,都是描述日本侵略南京场景,但它是从一位德国人眼中看待日本侵华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拉贝日记观后感100字篇一 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
4、》,我看《拉贝日记》也就安排在了看《南京!南京!》之后,心里总揣着些不舒服的情绪。尽管我心深处有一些民族仇恨的情绪,但我还是喜欢上了《拉贝日记》。
1、还记得初中部编版历史课本里,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史料研读中,有一本书叫《拉贝日记》。
2、拉贝日记观后感1 继电影《南京,南京》之后的又一部经典感人大作《拉贝日记》,一部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
3、《拉贝日记》成功地展示了拉贝先生的心路历程,也让观众触摸到了那段令人不堪回首,但却无法忘记的历史。
4、拉贝日记观后感100字篇一 1882年,约翰拉贝在欧洲十字路口的明灯德国汉堡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