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394~400)这是一本以祷告自传手法所写的悔改故事,当中描写早期奥古斯丁归信时的内心挣扎及转变经历。
1、而卢梭的《忏悔录》应该说是文笔更好的,古往今来的《传记》恐怕就属它之一了,而且从直接的政治影响上说也是更大的。
2、有至少三位文学家写过名为《忏悔录》的说,最有名的是卢梭的。录 卢梭《忏悔录》(les confessions)在历史上多得难以数计的自传作品中,真正有文学价值的显然并不多,而成为文学名著的则更少。
3、《忏悔录》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著名的自传作品。是世界三大《忏悔录》—:奥古斯丁《忏悔录》、卢梭《忏悔录》、列夫·托尔斯泰《》忏悔录》之一。
4、托尔斯泰的《忏悔录》创作于1902年,是他在俄罗斯的一个庄园里进行的自传性反思。这三部《忏悔录》被称为“世界三大忏悔录”,对18世纪欧洲的文化和思想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启蒙运动的重要文献之一。
5、托尔斯泰的《忏悔录》则是一部反映作者内心世界和思想变化的文学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通过回顾自己的一生,反思了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自身对人生、道德、信仰等问题的思考。
6、《忏悔录》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自传作品,是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
卢梭《忏悔录》之比较奥古斯丁和卢梭都是思想巨人,给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比较奥古斯丁和卢梭,更大的共同点是《忏悔录》这本书。两人的自白都是以自传的形式,真实深刻地反思自己。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则是一部基督教文学作品,讲述了作者在信仰追求过程中的内心挣扎和成长过程。与卢梭不同,奥古斯丁的叙述更为庄重、严肃,充满了对信仰的敬畏和热爱。
奥古斯丁是首创的,其他两人是学他的,所以就这点说,奥古斯丁理所当然的是之一的。而且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不仅是经典文学,也是之一流的哲学、神学作品,这一点其他两本都比不上。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创作于公元394年左右,讲述了作者在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信仰对精神世界的影响。卢梭的《忏悔录》创作于1766年,讲述了作者个人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他对宗教、哲学和政治的看法。
卢梭是后来人了,18世纪的个人自传,我看过一点,开头写了他对自己青年放浪形骸的忏悔,无非就是关于性了。柏拉图认为性冲动是哲学更大的敌人,是由最强的感情构成的木至木告。
奥古斯丁卢梭是思想的巨人,给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比较奥古斯丁和卢梭,更大的共同点是《忏悔录》。这两个人的自白以自传的形式出现,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们自己。
1、《忏悔录》有三位作者,分别是奥古斯丁、卢梭和托尔斯泰。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创作于公元394年左右,讲述了作者在罗马帝国晚期基督教信仰对精神世界的影响。
2、《忏悔录》作者分别是卢梭、奥古斯丁、列夫·托尔斯泰。《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的自传。
3、奥古斯丁,卢梭,托尔斯泰,三个人都著有《忏悔录》,并称为“世界三大忏悔录”。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一直处于东正教的教育和洗礼中,在他十八岁时,教会给他的一切他都不再相信了。
1、奥古斯丁的悔改经历,在教会史上是最为著名的一个。这个悔改故事,就是《忏悔录》的焦点。该书记述了他快刀斩乱麻,与以前生活一刀两断,以及使他完全脱胎换骨的生命更新之事件。
2、其实奥古斯丁从开始就无意把《忏悔录》当作一部个人自传,他的目的是在追寻自己思想上、信仰上,和灵性生活上每一改变的痕迹。到了他悔改归主,加入大公教会,他知道他的灵命已经坚立在磐石之上,也就是已经到达了他所追求的终点。
3、《忏悔录》(394~400)这是一本以祷告自传手法所写的悔改故事,当中描写早期奥古斯丁归信时的内心挣扎及转变经历。
4、奥古斯丁生于北非(现今的阿尔及利亚)。父亲是很有地位的异教徒,但财产不多,为人懒散偷安,贪恋世俗,直到临终的时候才信主受洗。
5、奥古斯丁虽放纵于情欲最早,但追求真理也觉悟最速。奥氏的悔改是在三八六年夏日将尽之时,他离开了情妇,辞去教职,退居在一处山庄,与诸友人共研哲学,三九一年,他往希坡去受职为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