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炮火先是射向张鼓峰一带,后来逐渐向北转移,莲花泡山和五家子山也遭到炮火的延伸射击。这样,战斗由张鼓峰转移到36号国境界标附近。
1、日苏诺门坎战役 诺门坎(Nomonhan)事件,亦称“哈拉哈河战役”,是1939年日本和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在中蒙边境诺门坎地区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武装冲突。1939年5月11日,蒙军和伪满洲国军队在该地区发生冲突。
2、诺门罕事件的直接起因就是苏联和日本在诺门罕地区的边境纠纷,结果日本却抑制不住部下的野心,规模越来越大,从最开始的小 *** 一直扩大到20余万人参与的战役。
3、日本叫诺门坎战役,苏联叫哈拉哈河战役。位置当然是日本叫诺门坎,苏联叫哈拉哈河,边界上嘛。1939年。。日本仗打的很搞啊。。打算收拾一下苏联,还请了观摩团。
4、应该有四次,之一次是沙俄时期的日俄战争,以日本的全胜而告终。第二次是十月革命后,日本联合英国派遣军队在远东干涉俄国革命,后来被击退。
5、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
1、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在二战期间并没有侵略过美国,只是发生了袭击事件。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独霸东亚、争霸世界的野心,于1940年同德、意结成法西斯军事同盟,积极准备对美、英开战。
2、近年来,日本部分历史学家公开发表文章否认在二战期间日本参加制定入侵苏联的计划。他们诡称,日本制定进攻苏联的计划是一种防备苏联进攻的防御性措施,日本在苏德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立场。
3、日本在二战中曾经侵略过中国、蒙古、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新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缅甸等国。二战前已经吞并了朝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库页岛的南部。
4、没有入侵苏联的大概主要原因有:东京大本营在北上入侵苏联和南下进攻东南亚的战略抉择上选择南下。关东军精锐5万在诺门坎一役被苏联朱可夫全歼,坦克火炮以及军官精锐损失严重,从此老实。
5、没有向苏联动武的必要:西伯利亚荒原对日本毫无吸引力。(海参崴除外)日军之所以在东北和蒙古与苏联对峙,原因在于日本害怕苏联南下威胁他的在华利益。而苏联现在正与德国开战,不可能有实力南下打击日军。
6、进攻苏联了,诺门坎之战就日苏之战。此战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沉重的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而且促使日本将“东进”的国策改为“南进”,这就为日本在二战中的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
1、综合而言,苏军不缺人,是以内苏联本身人口众多;不缺武器,是因为地大物博,科技发达,对于硬件设备可以很快速的发展。
2、大本营在命令于张鼓峰、沙草峰一带现已进入的一线附近采取守势防御的同时,对于苏军以坦克、远射程炮、飞机向我反击,为了不扩大事态,对使用飞机加以控制。
3、月6日开始苏军对张鼓峰驻守日军进行猛攻,一直持续到8月10日停战协定签订,日军仍然占领着张鼓峰。双方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苏军伤亡约4500人,损失坦克96辆,步兵炮16门,被击落飞机3架;日军伤亡1440人。
1、苏军缺乏指挥官是在二战时期,在二战时期苏联的军事工业发展迅速,原先的缺少武器缺少弹药的情况,得到迅速的解决。但是由于苏联在二战之前经历过一场内部的清洗,导致的有才华可以担任指挥官的人员大量缺失。
2、但是苏方坚持认为张鼓峰属于苏联,苏联的动机主要是防止张鼓峰作为该地区的制高点成为日军防守和进攻的重要据点,其次是防止日军通过张鼓峰窥视苏联太平洋舰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军事动向。
3、军队行动要处处慎重。 大本营在张谷峰、沙草峰附近下达防御工事的同时,也控制了飞机的使用,以免在苏军用坦克、远程火炮、飞机对我进行反击时,局势升级。
4、于是,驻守诺门罕地区的第23师团长小松原,因边境问题与苏蒙军队大打出手。与张鼓峰事件一样,尽管苏军士兵的单兵素养差,但其先进的坦克、大炮依然抵挡住了日军的进攻。
5、当时日军参谋本部及部队的指挥官们以为,这是苏联在外交上、军事上支援中国抗日,用军事行动,直接牵制日军向中国内地的武汉、广东发动进攻,以图继续增强苏、中两国关系和进一步鼓舞中国的抗日信心。
6、原因之一:诺门坎战役。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后,随即将那里变成了侵华反苏的基地。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面向抗战中的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一面在苏联、蒙古与我国东北交界地区部署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