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按照年为单位计算系统的故障时间,公式如下:计算10个9以内的情况得到如下结果:可见,如果只有1个9的可用性,体验是极其糟糕的,1年下来有1个多月不能使用。
1、可用性和可靠性的区别如下:本质的不同 可用性是在某个考察时间,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概率或时间占有率期望值。
2、含义不同 可用性是在某个考察时间,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概率或时间占有率期望值。可靠性一般指产品可靠性,是元件、产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无故障地执行指定功能的能力或可能性。
3、可用性被定义为系统的一个属性,它说明系统已准备好,马上就可以使用。换句话说,高度可用的系统在任何给定的时刻都能及时地工作。可靠性是指系统可以无故障地持续运行,是一个持续的状态。
4、可以使用访问控制机制,阻止非授权用户进入 *** ,从而保证 *** 系统的可用性。增强可用性还包括如何有效地避免因各种灾害(战争、地震等)造成的系统失效。
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可审查性)是信息安全5大特征。拓展阅读 1)保密性(Confidentiality)。也称机密性,是不将有用信息泄漏给非授权用户的特性。
信息安全的属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 含义:保密性:保证信息不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 完整性: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人(实体)篡改,保证真实的信息从真实的信源无失真地到达真实的信宿。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1)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即保证信息为授权者享用而不泄漏给未经授权者。
可用性是指对信息或资源的期望使用能力,即可授权实体或用户访问并按要求使用信息的特性。
可控性、不可否认性。保密性指信息具有权限限制,完整性指信息的内容完整真实,可用性指信息可以随时传输,可控性指信息的传播可以被控制与管理,不可否认性指信息有明确的责任归属。满足这五个属性,信息才算真正安全。
完整性 指信息在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过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坏和非丢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样性,使信息能正确生成、存储、传输,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