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译文: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原文: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原文: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 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善无℡☎联系: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 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53863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英雄志》中所说吕布通过老乡关系说服“杨及部曲诸将”的确是吕布少有的几次机智表现。 原文:汜、傕患之,更下大封诏书,以布为颍川太守。 吕布之拾袁绍从张杨也,过邈临别,把手共誓。 绍闻之,大恨。
原文是郭汜。《三国志吕布传》引《英雄记》(非陈寿原文,是南朝宋的裴松之补录进去的):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
谁遇谁也不敢言必胜,其中还有许褚裸衣斗马超、张飞挑灯夜战马超这样恶战的例子,说明武力到达这一程度,基本就是极限了,谁也没办法更进一步,但只有吕布不同,他的武力不能用到达什么样的程度来形容,而是到达了什么样的境界。
其中原文我找到了:如下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却说杨大将献计欲攻刘备。
三国志全文及翻译注释是如下:建安四年,孙权跟从孙策征讨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被打败后,又进军沙羡征讨黄祖。建安五年,孙策去世,把军国大事交给孙权,孙权的悲痛还没有停止。
①举兵:领兵起义。②拔:攻下。③促为:赶紧准备。④引去:带领军队撤退。⑤连和:联合。译文:初平四年春天,太祖驻军鄄城。荆州牧刘表切断了袁术的粮道,袁术率军进入陈留,驻兵封丘,黑山残存贼寇和于夫罗等帮助他。
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53],必燥著[54]母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
注释:1,诸葛玄死后,诸葛亮以耕种田地为业,平常喜欢诵读《梁父吟》。带领。全句翻译为: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及亮弟诸葛均前往任职2,更改。全句翻译为:正逢东汉朝廷改派朱皓替代诸葛玄,旧识,交情。
(节选自《三国志孙礼传》)译文: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县人。太祖曹操平定幽州后,征召孙礼为司空军谋掾。当初丧乱时,孙礼与母亲走失,同郡人马台找到了孙礼的母亲,孙礼便把家财全部给了马台。
1、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
2、《三国志》卷二十《魏书·邓哀王冲传》里的记载: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冲非常聪明。有一次,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很高兴,领着百官大臣和儿子曹冲一同去看大象。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三国志》中曹魏历史部分,共三十卷,翻译及原文如下:原文: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于,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营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
4、原文: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嗣(s):接续,继承。
5、三国志 魏书翻译 《三国志·荀彧传》 原文: 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
6、宋世景,广平人。 (他)自小就修身立志,侍奉父母以孝顺出名。放下帷幕专心学习,博览群书,尤其擅长经书义理的研究。后来被推举为秀才,(在科考中)对策而及第。拜官为国子助教。后升官为彭城王曹勰府内的法曹行参军。
原文: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三国志原文: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也。太祖平幽州,召为司空军谋掾。初丧乱时,礼与母相失,同郡马台求得礼母,礼推家财尽以与台。台后坐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
三国志作者:陈寿。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三国志全文及翻译注释是如下:建安四年,孙权跟从孙策征讨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被打败后,又进军沙羡征讨黄祖。建安五年,孙策去世,把军国大事交给孙权,孙权的悲痛还没有停止。
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仇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咯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囊贲(ben),所过多所残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