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7月15日,昆明云南大学举行被反动派暗杀的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作为李先生的好友,闻一多参加了会议。会上,在场的一小撮特务却故意说笑胡闹,闻先生见此拍案而起,作了这一慷慨激昂的演说。
1、李先生〔李先生〕指李公朴(1902—1946),江苏武进人,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 *** 特务杀害。
2、李先生〔李先生〕指李公朴(1902—1946),江苏武进人,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 *** 特务杀害。
3、最后的演讲是在李公仆殉难报告会上的演讲。这篇著名演讲的地点是在李公朴先生(民主人士,被 *** 特务暗杀)遇难报告会上,时间为1946年7月15日上午,而当天下午闻一多先生即被 *** 特务杀害。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 *** 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 *** 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 *** 特务人员的暗杀。也代表了闻一多的决心。
詹开龙 跋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的讲演》发表的经过 注:1,以下这篇文章是外公于1986年7月为纪念闻一多先生遇害四十周年所作。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 *** 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也代表了闻一多的决心。
《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 *** 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 *** 特务人员的暗杀。也代表了闻一多的决心。
《最后一次演讲》写作背景: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
你问的是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吧,这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主要是批判蒋介石为首的 *** 反动派的倒行逆施。
《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九年级语文《最后一次演讲》ppt,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这不是说司徒雷登有三头六臂,能替中国人民解决一切,而是说美国人民的舆论抬头,美国才有这转变。
2、《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讲演词,其辞格运用灵活多变,运用对比、连用、兼用、套用、递进等形式将辞格衔接起来,给人以美感享受,体现了演讲修辞的审美价值。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原文如下。
3、《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 *** 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 *** 特务人员的暗杀。也代表了闻一多的决心。
4、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5、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 *** 的事情!李先生〔李先生〕指李公朴(1902—1946),江苏武进人,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 *** 特务杀害。
6、年代:现当代 作者:闻一多 作品:死水 原文: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索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1、年7月15日,昆明云南大学举行被反动派暗杀的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作为李先生的好友,闻一多参加了会议。会上,在场的一小撮特务却故意说笑胡闹,闻先生见此拍案而起,作了这一慷慨激昂的演说。
2、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 *** 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 *** 特务杀害。1946年6月,蒋介石彻底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3、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4、背景:闻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就闻先生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