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出处: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赤壁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1、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2、意思是: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出处:北宋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节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出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一句出自古诗《前赤壁赋》,此句的意思是: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4、意思: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出处: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赤壁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出 处:《前赤壁赋》 苏轼。意思是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意思: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出处:《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原文节选。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意思是: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出自:《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原文节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4、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5、意思: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出处: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赤壁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6、出处:北宋 苏轼《前赤壁赋》原文节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出自古诗《前赤壁赋》,其全文如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是: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你们教到高一必修2啦!在必修2的32页。
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