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裂体吸虫(S. japonicum, 即日本血吸虫)主要见于中国大陆、日本、台湾、东印度群岛和菲律宾,除人外,还侵袭其他脊椎动物,如家畜和大鼠等。
另外,加强健康教育,使人们了解自己行为对于传播预防血吸虫病都有密切关系,新防治策略采用大规模和反复化疗为主的防治措施,结合安全供水和改善卫生设施,在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局部灭螺,使得不少地区的感染率和感染度有所下降。
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重要的 *** 共患病。它的宿主广泛,各种家畜和野生哺乳动物几乎都可以感染。家兔一般为圈养或笼养,自然感染的机会比较少,在疫区一般是通过饮用水和采食带有尾蚴的青草而感染。
控制传染源在流行区进行普查,对患者与病牛进行大规模同步治疗。应用吡喹酮扩大化疗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可使患者数大幅度下降,这是整个防治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尤其在湖沼地区与山区经过连续3年后将有显著成效。
台湾的日本血吸虫未见有人体感染。本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环节:(一)传染涁日本血吸虫患者的粪便中含有活卵,为本病主要传染源。船户粪便直接下河以及居民在河边洗刷马桶是水源被污染的主要原因。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家畜以牛、羊感染为主,其次猪、犬、马、骡、驴、猫等也能感染。1 病原学 病原为日本血吸虫,其成虫寄生在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中。
血吸虫的致病阶段:尾蚴、童虫、成虫、虫卵 虫卵危害更大,虫卵是最主要的致病阶段,其沉积在肝、肠或膀胱及生殖器官导致的虫卵肉芽肿及其纤维化是血吸虫病最主要的病变。
血吸虫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生存,不断地危害着人民生命与健康。 人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感染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产性感染。如在田间从事农活、育秧、栽秧、收割、放水灌田、防洪排涝、捕鱼、捉虾、割草等。
(1)发现病兔及早治疗。用于治疗人畜血吸虫病的药物如吡喹酮、硝硫氰胺、血防846等,都可适用于兔。(2)重点保证饮水卫生,饮用开水或地下水,饲料要晒干或进行青贮后再喂兔。
【答案】:问题 1 答案解析:B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由于反复或大量感染,虫卵肉芽肿严重损害肝脏,出现干线型肝纤维化,临床上出现肝脾肿大、门脉高压和其他综合征。
吸虫纲,人体寄生虫。即血吸虫,国内分布于南方各省区;国外分布在日本。小型个体,雄虫长12-24毫米,宽0.50-0.55毫米,体表基本光滑或仅有极小的棘。睾丸7个,排为一行;雌虫有卵巢一个,长圆形。
日本血吸虫属于扁形生物门,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裂体属。日本血吸虫的形态特征分为虫卵、成虫、尾蚴。虫卵主要有毛蚴、卵壳、侧棘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虫卵成椭圆形、淡黄色,平均大小89x67um。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包括在终宿主体内的有性世代和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的无性世代的交替。生活史分成虫、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等7个阶段(图14-18)。
日本血吸虫的雌雄合抱是一种生物学现象,对血吸虫的发育过程有重要的影响。雌雄合抱指的是交配后雌虫和雄虫相互抱合的过程。这有助于雌虫产卵,并且对雌虫成熟和产卵的分子机制有重要影响。
血吸虫(Schistoso-ma)。也称“裂体吸虫”。吸虫纲,裂体吸虫科。常见于人体的有日本血吸虫(S.japonicum)、埃及血吸虫(S. haematobium)和曼氏血吸虫(S. mansoni)三种。在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雌雄异体。
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按其地理环境和流行特点可分为水网型、湖沼型及山丘型三个类型。
【中文学名】日本血吸虫【拉丁学名】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 即血吸虫,目前仅流行于中国南部12省,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因在日本首次发现此虫,故得名。
吸虫纲,人体寄生虫。即血吸虫,国内分布于南方各省区;国外分布在日本。小型个体,雄虫长12-24毫米,宽0.50-0.55毫米,体表基本光滑或仅有极小的棘。睾丸7个,排为一行;雌虫有卵巢一个,长圆形。
血吸虫是一种很小的虫子,长约2cm,分雌虫和雄虫。成虫的口部和腹部各有一个吸盘,因为它生活在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血管内,靠血液而生活,故名血吸虫。
兹以日本血吸虫为例,作较详细叙述,并扼要介绍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血吸虫,古代文献称“蛊”或“水蛊”,多因皮肤接触了有血吸虫幼虫的疫水而感染。
成虫在肠系膜静脉或膀胱静脉丛寄生,虫卵从粪或尿中排出,因虫种而异;尾蚴的尾部分叉,在水中经皮肤侵入缩主;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现在已知寄生在人体的血吸虫有5种: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埃及血吸虫(S.haematobium)、曼氏血吸虫(S.mansoni)、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及湄公血吸虫(S.mekongi)。